“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2020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注意到,其实多地早已积极行动,为碳达峰相关工作进行布局。
例如,2020年11月26日,在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工作会议上,各设区市代表围绕江苏省2025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等提议,在政府层面成立碳达峰专办;优化碳排放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充实“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文本内容。同年12月份,广东省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广东”方面明确,“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构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协同防控体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记者表示:“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因此碳达峰在全国的布局必然要依据经济基础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差异化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因此,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应将在发展清洁能源、建设低碳城市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做好碳达峰工作关键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和使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同时还要倡导低碳消费和生活,保护好生态环境,切实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那么,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究竟有何重要意义?董忠云认为,从我国自身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告别简单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更加关注追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平衡,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要,对我国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刘向东看来,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成员国之一,中国近些年积极贯彻落实自主减排承诺,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主动在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因此,加快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既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
(来源:证券日报 钢之家资讯部采编 请勿转载 垂询电话:021-50582308 15317585528)